天津在线

首页> 健康频道> 健康资讯> 正文

长期吃过烫食物损伤食道 吞咽不爽要警惕食管癌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食管胃肠外科主任 彭俊生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陈实

11月20日,香港影坛大佬向华胜因患食管癌晚期病逝,享年64岁。他的病逝引发了人们对于食管癌的重新关注,向先生应该“不缺钱”,为何发现食管癌的时候也已经是晚期了呢?究竟如何才能及早发现食管癌?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食管胃肠外科主任彭俊生教授。

潮汕地区是食管癌高发区

彭俊生教授介绍到,全球近六成的食管癌发生在中国,这一数据是基于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是全球平均发病率的7倍多得来的。与欧美地区不同的是,我国食管癌患者有一定的特点,发病以中、下段鳞癌多见。我国有两大食管癌高发地——河南的林县以及广东的潮汕地区。有大量的研究指出,食管癌的发生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食管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彭俊生表示,早期食管癌症状不明显,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时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并且在劳累后及快速进食时感到胸骨后胀闷或轻微疼痛。对于这些不适,许多人认为“忍忍就过去了”。等到出现难咽干的食物,继而难咽半流质食物,最后连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时,已经是中晚期了,患者逐渐消瘦、脱水、无力。彭俊生强调,一旦发生“进行性哽噎感”,就必须警惕食管癌。

食管癌的人群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调查显示,食管癌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疾病。以下几个因素是人们在生活中应注意的——

1、进食食物过硬、咀嚼不细致容易导致食道反复受到伤害。这类行为要杜绝。食道是一切饮食经过的器官,食物在食道内成团,有序进入胃内消化。要细嚼慢咽,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后,能促进消化,狼吞虎咽会使食道受损。

2、不要长期吃刺激性食物。过辣、过烫、刺激性食物对食道也有伤害,刺激性食物还包括浓茶、浓咖啡、烈性酒等。不少食管癌患者曾经有长期饮酒的习惯。

3、少吃腌制食品。一般来说,发霉食物和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容易诱发癌症,所以要尽量避免食用。霉菌能增强亚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烂水果、发霉的粮食,少吃咸鱼、咸肉、腌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

4、营养不良也会诱发食管癌。蛋白质缺乏会导致食管黏膜增生,容易发生恶变;脂肪缺乏时有碍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影响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5、注意补充微量元素。患食管癌的病人常缺乏铁、钼、锌、锰、硒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2、C,故高危人群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补充相关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药物来预防。

另外,彭俊生教授表示,食管癌有着一定的遗传因素。所以,有食管癌家族史者必须对此提高警惕。如果本来就存在慢性炎症等食管病变,必须尽早接受治疗和控制。因为“慢性食管炎症”、“食管上皮增生”、“食管黏膜损伤”等,都被很多医生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吞咽困难,可选择营养支持

对无法进食又不能切除的食管癌患者,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者,彭俊生建议可考虑先进行支架置入术,保持消化道通畅,然后再进行放化疗处理。如果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支架置入术后,肿瘤仍可能沿支架爬伸生长,以至堵塞食管。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选择营养支持,短期可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即通过输注营养液维持能量需要。长期治疗则首选肠内营养治疗,可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口和空肠造口等途径实现肠内营养支持。对于一般的食管癌患者,近年兴起的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因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反流误吸发生率低而深受医师和患者的欢迎。

营养支持治疗是肿瘤病人重要的治疗手段。彭俊生介绍到,通过营养元素的供给,维持患者的日常代谢,为手术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创造良好的身体基础。

Tips

年过四十

注意筛查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不是朝夕之事。彭俊生提醒:凡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来自或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者(男性更甚),平时有食用酸菜、经常饮酒等习惯者,若近期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不适等一种或多种先兆症状时,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做做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以便能够早期发现病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就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