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健康频道> 健康资讯> 正文

评论:拒送红包也要成为一种习惯

刘秋宜

今年,自《关于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的通知》推出后,清远公立医院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已经签署协议。协议虽已签署,争议却仍不断。对于原本大医精诚的医生而言,这可能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不信任和质疑;而对于原本收红包成习惯的医生而言,这样的一种书面上的约束,未必果真就能拒红包于千里之外,只不过将收红包的方式更加隐蔽化罢了。

事实上,一个收取红包的全过程,均由患者和医生双方构成。有些医生并非刻意向患者收取红包,可是一旦患者主动送红包,医生可能也会半推半就,却之不恭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下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与医生收取红包不无关系。

构成收取红包这个行为,并非全部由医生一方完成,患者也是至为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拒收红包固然应该,拒送红包也同样重要。

事实上,医生收红包,并不只是行风和医院管理问题。《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医生收红包,就是一个法律问题,必须依法处置。

《关于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的通知》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医患关系,整顿医疗风气,破除“就医送红包,医生就给好治疗”的旧观念,也避免医生因此而收受不义之财。拒收红包协议要求的出台,也从侧面说明,收受红包仍是大多数医院的普遍现象,而单靠一纸协议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在大力宣传拒收红包的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完善关于收受红包的管理,毕竟“送红包”的这一风俗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彻底根治仍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简而化之。

对于医生收红包现象,与其用地方法规去重申国家法律,不如扎扎实实地执行好国家法律。比如多曝光并依法处理几起典型案例,多暂停或吊销几本执业证书,多追究几人的刑事责任,如此付诸行动的执法,要管用得多。

撰文/整理 刘秋宜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