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健康频道> 健康资讯> 正文

中国科学家利用猕猴探索杜氏肌萎缩症病理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家在灵长类疾病模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有望探索杜氏肌萎缩症的发病机理。

这项成果由中科院遗传所李晓江研究组与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团队联合取得。他们应用最新的基因打靶技术,建立了杜氏肌萎缩症疾病猕猴模型,共获得11只带有杜氏基因突变的新生猴。

杜氏肌萎缩症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疾病,是症状最严重的肌肉萎缩症之一。根据一份医学报告显示,杜氏肌萎缩症的患者一般在5岁以前发病,发病概率为30万分之一,患者随年龄增长会出现持续加重的肌萎缩症状,最终导致死亡。目前对此种病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了深入探索杜氏肌萎缩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利用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存在密切亲缘关系的特征,试图从灵长类动物中寻求突破。”李晓江说,继通过基因打靶技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成功实现特定基因的靶向修饰之后,研究首次证明,基因打靶技术可以功能性地敲除猴基因,进而模拟病人病理变化。

李晓江表示,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杜氏肌萎缩症病理变化及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模型,该研究在模型建立的数量和稳定性上也取得了明显提升,研究成果将用于新疫苗、新药和新诊断试剂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李晓江曾于2008年在美国埃默里大学建立了世界首例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病)猕猴模型。他通过“千人计划”回到中国后,借鉴原有的转基因研究思路,获得了6只转基因帕金森病猕猴,为帕金森病的早期发病机理研究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重要动物模型。(完)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