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春运俨然成为了关键词,但是对浙医二院眼科中心视光部来说,他们那里本周也进入“春运”状态了。
视光部倪海龙主任说:“门诊量比平时多了一倍,每日门诊量近2000-2500人次左右,医生全部上岗了。”
钱报记者调查发现,眼科春运并非浙二特例,从本周开始,杭城各大医院的眼科门诊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景。
倪海龙说,近期就诊患者将近一半为青少年儿童。很显然,这与寒假来临有关。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依旧是视力、近视、光损伤等眼保健方面的问题。
孩子视力问题,令家长很焦虑。可是,有多少关于孩子用眼的误区?
倪海龙建议,尽可能先预约再带孩子去医院,青少年儿童常需要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并复验——这意味着一趟下来往往需要1天时间,因此复验可以另选时间,最好一早前去会更方便快捷些。寒假期间,要注意孩子用眼卫生,特别是严格控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误区:眼镜能不戴就不戴
及时科学戴镜才能控制近视
朱女士的女儿12岁了,其实早在9岁的时候,孩子就检查出近视了。医生也多次建议她给孩子配眼镜,但朱女士一次次拒绝了,因为在她记忆中有这么一个经验:眼镜戴上了就拿不掉,能不戴就不戴。
倪海龙坦言:“担心孩子一旦戴上了眼镜就拿不掉。于是就寻求按摩、针灸、治疗仪、眼保健操等。事实上这些不能逆转或控制小孩的近视发生发展。”近视发生发展有遗传因素和大量后天环境因素,因此青少年儿童近视戴镜后依然会呈现加深趋势,并非戴镜之错。
他的建议是,及时科学的验光配镜,能使孩子获得清晰而舒适的视觉质量,相对于不戴镜而持续处于模糊疲劳的视觉状态有助于减缓近视的发展。“在配戴眼镜后,更要重视良好的用眼习惯,提倡每天尽量多的户外活动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避免过度使用电视机、游戏机、计算机和手机等。”
除此之外,每天尽量多的户外活动时间,自然光下户外活动,望远,瞳孔相对缩小,使眼睛处于相对轻松舒适看得清的状态,也是公认的防止近视办法。“如近距离阅读15分钟,可起来走走远眺15秒,可诸如多打乒乓球之类活动,眼睛忽远忽近注视是有益的活动。”
误区:不到1.0,视力就是不正常
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视力标准不一样
祝爸爸的儿子刚上一年级,这学期学校体检发现他儿子的左眼视力不到1.0,这不一放假,祝先生就带着孩子赶到医院排队了。
倪海龙解释说,这又是一个过激的认识误区,孩子视力没有1.0并不意味着视力一定有问题。“要知道幼儿发育阶段的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视力标准是不一样的,其眼睛屈光状态也是从远视逐渐过渡到正视并可能继续过度发育发展成近视。”
据了解,通常1岁左右以内幼儿正常视力大约0.2左右,主要活动视觉范围为中近距离,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多为约300度远视,这远视是生理性的——无需矫正。而到2~3岁时,活动范围扩大,并有更多注视活动,此时视力约为0.3-0.5左右,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为200~250度远视。4~6岁时,视觉功能基本发育完成,视力约为0.6~0.8,部分达到1.0,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多为约150度远视。7-8岁时,视力通常在1.0或以上,散瞳睫状肌麻痹验光多为50~100度远视左右。
幼儿阶段定期的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有助于预测分析将来屈光变化趋势或近视的发生,更好地及时地采取一些干预措施。
误区:小朋友斗鸡眼挺可爱
弱视斜视错过小学阶段治愈就难了
小伢儿偶尔还会斗鸡眼,引得一家人很是欢乐,到了上小学的时候,马先生才发现女儿斗鸡眼不是玩笑,需要治疗。
倪海龙提醒,弱视、斜视,过了小学,就已经错过治疗的最佳敏感期。“光和形觉刺激是儿童视觉发育的重要因素。2至6岁是矫正视力的重要期。弱视、斜视,需早发现、早治疗。”
他建议,家长要关注幼儿的眼部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发现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屈光矫正或部分斜视手术治疗,严格频繁的定期复查和调整矫正训练治疗方案,能使绝大多数儿童在两三岁至六岁间的视觉发育关键期,重新恢复双眼平衡的光和形觉刺激,恢复和巩固双眼融像和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
而若在小学后才发现这些问题,一则错过治疗的敏感期,二是进入小学后很难有时间配合严格频繁的定期复查和调整矫正训练治疗方案,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差,事倍功半。尤其是12岁后难度极大。
寒假用眼特别提醒
少看电视少用Pad
寒假到了,看着一个个治愈的小眼睛,倪海龙又担心起来。
研究发现,靠近紫外侧的蓝紫光对视网膜细胞有损害,而生活中的很多电子产品显示屏都含有蓝光。“更为重要的,近距离阅读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更易导致干眼症、视疲劳。因此要减少近距离阅读,尽量减少接触各类视频的时间。”
对于一些IT等行业的工作者,若不得不长时间接触各类视频的,倪海龙的建议是,可以选择佩戴一些特殊膜层设计光学眼镜(即尽量保持可见光的透光率,保留蓝光中有益的蓝绿光,同时通过滤除有害蓝紫光),从而保护眼睛免受过度蓝光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