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3日电 题:两份特别申请成就内蒙古首例“癌中癌”手术
作者:尚虹波 葛莉
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遭遇一个被称为“癌中癌”的恶性肿瘤,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内蒙古的舒先生用自己的一份“手术申请”阐述了他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而内蒙古医院一个年轻的医生,用另一份申请表达她与病患共同承担的决心。
“癌中之癌”
深冬的呼和浩特寒气逼人!2月3日,出院一周后舒先生再一次回到内蒙古医院耳鼻咽喉科,与曾经的忐忑、焦虑的心情相比,这一次,他轻松了许多。
2014年4月15日,这个日子舒先生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他因为右脸麻、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到内蒙古医院检查。本来以为这就是个感冒,然而为他检查的耳鼻喉科主任刘晓琴给了他一个坏消息。
“右侧上颌窦肿物”建议取病理,三天后病理回报右侧上颌窦恶性黑色素瘤。通过医生的解释,他认识到这个病很可能会让他的生命终结。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电影《非诚勿扰2》,电影中李香山的一句话“有痣赶紧点”印象比较深刻吧,最后由于未及时治疗而遗憾离世,他所患的就是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
舒先生的恶性黑色素瘤,是长在了鼻窦里,位置比较隐蔽,多数患者就诊已属晚期,属头颈肿瘤中转移较快、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癌”。
按照当下内蒙古地区的医疗条件,如果切除肿瘤,舒先生需接受传统的上颌骨全切手术。
“把脸上的皮肤切开,将右侧的上颌骨及硬腭,牙齿等连同肿瘤整个切除,也就是相当于把半个脸切掉了。”刘晓琴进一步解释这个上颌骨全切手术的“做法”。
“我是个要面子的人,让我‘没有脸’活着,我活不下去。”舒先生不同意做上颌骨全切手术。然而由于经济原因,他也没有能力选择去外地就医。
医生的无奈
舒先生从地震监测工作岗位退休,老伴儿生病花去了大半积蓄,两个孩子的条件也一般。从病情确诊的那天起,他就在想自己该怎么办。
“从确诊那一刻起,他就成了我的心病。做医生的,碰到自己治不了的病,特别难受。”刘晓琴说。
刘晓琴所说的“治不了”,并不是利用开放式手术(上颌骨全切手术)治疗,而是利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是近十年来鼻内镜技术发展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目前这一技术的优势已达成共识,但同时对术者的技术要求也高,必须有熟练的鼻内镜手术和开放式手术的功底,掌握恶性肿瘤的切除原则。
2014年刘晓琴医生向医院申报了这项新技术新业务。此前,她已经做过2例恶性肿瘤的手术,且术后半年复查无局部复发,但这2例的恶性程度没有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
由于舒先生的肿瘤范围较大,已突破翼腭窝,向上侵及眶底,使得他的眼球轻微外凸,此时再通过鼻内镜下的手术来切除已然是行不通的。
为了给舒老先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案,刘晓琴最终找到了国内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专家北京肿瘤医院的郭军副院长,经过6个疗程的分子生物治疗,使肿物明显缩小,郭副院长建议老人尽快手术切除肿瘤。
同年12月19日,舒老先生及其家属再次找到刘晓琴,要求住院手术。
两个人的请求
“我知道,要做这样的手术,从医院、医生而言,都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在刘晓琴医生手里,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沓病例,都是舒先生的。
为了给医院和医生们信心,舒先生专门写了一份《请求书》,里面写到:手术的风险我是有思想准备的,我相信大夫会尽力医治。我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我想与命运做一次抗争。
舒先生对医生的信任感染了刘晓琴医生。随后,刘晓琴医生也向医院的领导写了一份《手术申请》。
在这份申请里,刘晓琴医生详细介绍舒先生的病情、实施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并认真坚决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面对患者强烈的求生愿望和对我们医院的信任,作为一个医生,拒绝他我于心不忍。尽管我的手术资质是甲级,但如果我对自己的手术操作没有信心也不会收患者入院,‘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毕竟在目前这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两份申请引起了医院领导的重视,分管院长及医务处长牵头进行了多次会诊及讨论,最终决定聘请刘晓琴的导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房居高教授前来指导手术。
今年1月18日9时30分,房居高教授带领由刘晓琴、乔在成医生组成的治疗小组为舒先生进行了鼻内镜辅助下右侧上颌窦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大约2个小时后,内蒙古首例“癌中癌”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9天舒先生终于出院回到家中。按照他与刘晓琴医生的约定,只要是刘医生的出诊时间,他都可以来医院做术后检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