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2日电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罹患哮喘,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日前表示,我国哮喘患者约有3000万,由于认知差、治疗依从性差、保障差等因素,死亡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支气管热形成术首次将非药物治疗手段引入到哮喘治疗领域,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已完成37例,是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开展手术病例最多的医院。
难治性哮喘约占患者总数5% 药物治疗难根治
哮喘病对患者和家庭是沉重的负担,其中重症/难治性哮喘约占患者总数的5%。中新网健康频道从林江涛主任处获悉,难治性哮喘急诊就医频率、住院频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的15倍和20倍,是造成哮喘治疗费用增加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哮喘治疗中的难题。提高难治性哮喘的诊治水平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预后,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难治性哮喘存在不同的炎症和临床表型,对不同表型的机制研究以及针对不同表型的治疗方案的优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并不能减轻哮喘继发的气道平滑肌增殖肥大,因而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重症/难治性哮喘患者病情迁延和反复发作。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院士呼吁,应加大对包括哮喘在内的呼吸道疾病的科普教育。“目前我国的四大慢性病,包含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慢阻肺为代表的呼吸道疾病,以及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很大,但是关注度较低。”
支气管热形成术开非药物治疗先河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支气管哮喘近年来备受关注。林江涛介绍,这项技术建立在气道平滑肌增生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上,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削减增殖和积聚的气道平滑肌,以达到阻断气道平滑肌介导的支气管收缩反应的目的,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
2010年4月,美国 FDA 批准了支气管热成形术用于治疗18岁以上,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 )和长效 β2受体激动剂(LABA)控制不佳的重度持续哮喘患者的治疗。此后,欧洲及亚太地区国家包括中国也相继通过对该项技术治疗哮喘的许可。我国2013年9月获得注册批准,2014年2月正式在中国上市。
该项手术操作前需对患者进行适当镇静和麻醉,然后将支气管镜从患者的鼻腔或口腔插入支气管中,选定部位后,扩张末端导管形成篮状,射频消融控制器产生的能量经导管、扩张的电极传递到气管壁,并通过反馈控制维持目标温度65℃。持续10秒射频后停止,逐步由远端向近端逐一进行,作用部位包括支气管镜可及的绝大多数内径大于3 mm的气道。每一患者分次进行,共分3次手术,第1次治疗右肺下叶,第2次治疗左肺下叶,第3次治疗左右上叶;每次治疗间隔3周。
该项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的新技术,将直接指导今后对重症/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诊治工作,也为深入研究重症/难治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以及开展重症/难治性哮喘的个体化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将逐步形成北京地区重症/难治性哮喘诊治特色,进一步在全国率先建立重症/难治性哮喘诊治研究中心,提高北京地区的医疗辐射能力。(中新网健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