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 陈亚进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孙奕宣
案例:有慢性乙肝的孙大伯,喜好爬山,常觉得自己比许多年轻人都要健壮。这段时间,孙大伯忽然觉得胃口不好,容易腹胀,终于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他难以接受,医生诊断为肝癌晚期,已广泛转移,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为什么会这样?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陈亚进解释说,早期肝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有明显症状的肝癌病情已属中晚期。早期肝癌病人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70%,但晚期肝癌如不治疗平均生存期只有3-6个月。
陈亚进强调,由于早期肝癌症状不明显,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及时排查肝癌的最好办法是每半年进行一次针对肝脏的彩超检查,并抽血化验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肝炎指标等,这是最方便、无创性的能够早期发现肝癌的检查手段。
但事实上,很少人主动到医院去进行定期检查,等到肿瘤非常大并且出现腹水、黄疸了,才来到医院进行初诊。而此时往往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因此,常规体检对于肝癌高危人群特别重要。
哪些人需要半年一检?
慢性肝病史者。通常是“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发展。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约有l0%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50%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几率约为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常常是肝癌发病的基础,但并非所有的肝炎、肝硬化患者都会发生肝癌。因此,曾经患过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且转为慢性者、已发生肝炎后肝硬化者,应积极定期复查和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切不可掉以轻心。
有肝癌家族史者。有研究表明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某些遗传缺陷导致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肝癌患者的家人应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有些人就是到医院探望患肝癌的亲人时,顺便检查,而发现肝癌的。
酗酒者。在许多欧美国家,肝炎较少,饮酒是慢性肝病的重要因素,饮酒与肝癌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重度脂肪肝的病人。由于饮食上不太注意,吃大量高脂肪的食品,使得肝脏负担加重,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造成重度脂肪肝,这种病人也容易发展成肝癌。
肝癌高发区人群。在我国,存在肝癌高发区,如广西扶绥、江苏启东、广东顺德、福建同安等地。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肝癌高发区的居民食用的粮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现象。因此,住在肝癌高发区的人群应注意筛查。
为何他们是高危人群?
目前研究认为,肝炎病毒、黄曲霉素和饮水污染是肝癌发生的三大因素。陈亚进称,往往乙肝流行区、黄曲霉素B1污染严重和水源受到污染的地区就是肝癌高发区。
这是因为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存在于霉变的玉米、花生等食品中。黄曲霉素适宜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繁殖,长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诱发肝癌。目前报道的诱发肝癌最小剂量每天仅需10微克。同时黄曲霉素与乙肝感染者也有协同作用。
此外,肝癌的发生具有家族聚集性,提示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共同的生活环境也是肝癌聚集性高发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癌高发地区饮水来源与肝癌发病有关,饮用沟塘水地区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而饮用河水、井水发病率则低。此外,还与土壤及农作物中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硒、钼等有关。
另外,嗜酒、肝吸虫感染、吸烟、接触农药等也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代谢综合征也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的常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空腹血糖异常等,在肝脏的表现往往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