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良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郝黎 靳婷
今年进入冬季后,广州的气温经常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在这样的天气下,中老年人除了要注意避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还要注意结膜下出血、眼中风、青光眼等眼病可能被诱发。
结膜下出血
“医生,快看看我爸爸的眼睛怎么了?!”三四个人簇拥了一个60岁的老人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诊室,每个人都满脸惊慌。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张良查看了这位病人,只见他一侧眼睛的眼白处有一块呈鲜红色,看上去挺“吓人”的,经过检查发现问题不大,是“结膜下出血”,在冬季是比较常见的小问题。
张良介绍说,结膜下出血是结膜下的小血管破裂引起的,一般出血的边界清晰,常成片状或团状,也有波及整个球结膜的。量少则呈鲜红色,量多则隆起呈紫色。少数病人可能会有头痛、刺痛感,多数病人没有任何感觉,是被别人发现或自己照镜子时才发现的。
引起结膜下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如用力揉眼、酗酒、剧烈咳嗽、呕吐、大便秘结难解等。自发的出血多见于老年人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患者。在冬季,天气寒冷,血管弹性变差,更容易破裂,结膜下出血的问题则更多见。
特别提醒:
张良提醒说,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出血是不需要紧张,甚至不需要干预的,但还是要到医院进行眼部的全面检查,排除眼部等方面的疾病。一般数天后颜色逐渐变为淡黄,一到两周可以消退至不留痕迹。部分病人会再次发生同样部位的结膜下出血。如果经常出现结膜下出血,则要引起重视,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看是否有全身系统性疾病。
青光眼
气温骤降也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概率。青光眼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眼压升高,造成视功能损害的眼病。眼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结构,在眼球内有房水不断地生成和排出,使眼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正常眼压为10~21mmHg,以维持眼球的外形和营养眼内的组织。正常情况下,房水的生成是基本稳定的,如果房水排出通道——房角阻塞,房水排出受阻,就会引起眼压升高。长期过高的眼压最终会导致视神经损害,首先表现为视野的丢失,最终损伤中心视力而致盲。青光眼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老年人更常见。
冬季气温骤降时,眼压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冷空气之所以会诱发青光眼,是因为天气变化时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自主神经干扰血压而使眼压波动,进而引起发病。
特别提醒:
张良提醒说,除了天气因素外,情绪因素对诱发青光眼的影响也非常大。人在情绪激动时,会出现血压上升、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于是全身的小血管都随之扩张充血,面孔也赤红发热,瞳孔也随之散大,继而造成瞳孔阻滞,使得房水的排出发生障碍,眼压随之升高,时间长了就导致青光眼。如果原本已处于青光眼的早期、中期,则很可能因心理状况的急剧波动而诱使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比如出现眼球胀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所以,中老年人在冬季除了注意保暖外,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注意用眼卫生,不要长时间读书看报或在暗室及弱光条件下工作或逗留太久,看电视时不要关灯。有青光眼家族史及危险因素者,应定期检测眼压。如果感觉眼胀痛,触摸眼球像额头一样硬,看灯光有虹圈、视矇,十有八九是青光眼发作,应及早就医。
眼中风
冬季气温下降,“眼中风”的发病率骤然升高,尤其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中发病明显。
张良介绍说,“眼中风”与“脑中风”一样,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是重要的基础病变,病因是血管硬化、血管内皮损害形成血栓,或者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血管。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血压更易升高、血管痉挛更易发生,正如会增加脑中风的发病率一样,也会增加“眼中风”的发病率。通常表现为突发性、无痛性的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
“眼中风”属于眼科急症,救治“眼中风”和救治“脑中风”一样,需要争分夺秒。若视网膜中央动脉完全阻塞,90分钟即可造成视网膜永久性损伤,视力恢复十分渺茫。发病后1小时以内血管阻塞得到缓解者,能恢复部分视力。张良指出,患者必须尽快接受有效治疗,包括溶栓、扩张血管、吸氧、降眼压等措施。如果救治及时,患者是有机会恢复一定的视力的。
特别提醒:
在冬季,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暖,谨防血管痉挛引发疾病。平时要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及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生。一旦突发单眼视力无痛性的下降或丧失;或者感觉视力模糊,由远及近一路变暗,最后一片漆黑等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眼科急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