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线

首页> 健康频道> 健康资讯> 正文

成都一外科医生获23项专利 成“刀尖上的发明家”

苑玉清与他的发明专利证书。 胡敏 摄

中新网成都12月3日电 (记者 胡敏)“中国的医生并不笨,但大家喜欢‘拿来主义’,而不愿意创新”,27日,在苑玉清博士的办公室里,他向记者谈到了中国外科手术器具的发明现状,在他看来这种创新在于简单实用,且具有人文关怀。

苑玉清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今年12月初,苑玉清收到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给他的第23项发明专利证书。集23项发明专利于一身,苑玉清也被称为“刀尖上的发明家”。

“病人的对手术时的现状不满意,手术器具设计不合理”,苑玉清说,从医近三十年来,基于这两点现状的认识,自己从一个拿手术刀的外科医生,渐渐走向了发明家之路。

在苑玉清看来,他的发明大多不是技术领先,而是人文情怀走在了前面,简单实用为患者和医生着想。

“在手术室里,看到了病人麻醉后,躺在病床上,如同躺在‘垃圾堆’里”,苑玉清说,各种复杂器械以及不完备的护理设备,所见刺痛他的心。

记者翻阅了苑玉清23项发明专利材料,看到其发明都属于外科手术所用。如手术时病人可调整的头圈,防止患者长时间卧躺而出现“烂耳”的情况;参考自行车坐凳设计的手术椅,方便医生长时间在显微镜下操作;按照显微镜不同类别形态私人定制显微镜消毒外衣等。

“这些发明要基于设计者、患者、医生三重身份的角度”,苑玉清说,发明需要换位思考,他时常在非自己手术的时间里,进入其他医生的手术室仔细观察。至今,苑玉清的办公桌前还放有一架低矮单人床,长时间的加班往往回不了家,而将办公室当成了休息之地。

在观察之中,苑玉清一有好的想法,就用笔记录下来,最后付之设计纸上,常年累月每一个细节聚集成了一项发明专利。纵观苑玉清的发明,多数符合人体力学,提升了手术中的患者和医生的舒适度。

“我希望年轻20岁,用现在的思想,过去的身体”,1965年出生的苑玉清用“脑中储备如爆发一样”来形容自己的发明状态,在即将来到的2015年,苑玉清已经储备了两项发明专利。(完)

复制去Google翻译翻译结果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天津在线"的所有作品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天津在线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二、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三、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四、转载声明:如本网转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及时同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天津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jubao@72177.com

今日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