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 谢丹宇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惠芳
给孩子喂饭,在以前家长总喜欢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现在大多数父母逐渐都抛弃了这种行为不卫生的行为,但是在喂饭的时候,家长还是不自觉的习惯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或者喂奶前先就奶嘴喝一两口以试试温度是否适宜,有时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等,其实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将父母自己口腔、肠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传染给孩子。因而儿科建议,父母为了孩子健康,给孩子吃饭还是分餐制为好。
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孩子易患胃病
浩浩5岁,这孩子平时食欲差,个头都比同龄孩子显得小,像个豆芽菜一样,也不爱活动。浩浩妈妈对这个儿子是百般照顾,5岁了还是父母喂饭,但不知为什么孩子就是长不好,还老是喊肚子痛,尤其是以肚脐周围。有时吃东西不对劲就呕吐,看着孩子长成这样,浩浩妈妈最后带孩子到消化科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化验大便、做胃肠超声检查、拍腹部平片、化验血微量元素等均正常,通过补锌、补钙症状也没好转。后来,给孩子胃镜及尿素碳十三呼气试验检查才确诊为“幽门螺杆菌胃炎”。浩浩妈妈得知后非常惊讶:怎么小小的年纪就患上胃病了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谢丹宇称,胃病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因工作而饮食很不规律的人都会犯下这毛病,但很多人可能却很难将胃病与一个小孩子联系在一起。其实,在儿科门诊上,我们却也不乏见到一些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小儿前来就诊。由于胃病会长期持续、反复发作,患儿常常饮食不佳,长得都比较瘦小。因此小儿胃病也需要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
浩浩之所以会染上胃病,谢丹宇认为这很可能与家长不当喂饭有关,父母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感染的机会也会相对增加,尤其是在喂养、生活中不注意,如有一些家长喜欢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喂食时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喂奶前先就奶嘴喝一两口以试试温度是否适宜、进餐时和孩子合吃一份餐等,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有可能将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传给孩子。
儿童感染后,慢性腹痛为突出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进入体内后主要定居在胃黏膜,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儿童大多为无症状携带者,有一部分患儿则最常表现为慢性腹痛,通常在进食后加重,多在脐周。较小一点的儿童腹痛仅仅表现为不安和正常进食行为改变,进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凉、气温下降时,可引发或加重症状。
由于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病因多而复杂,再加上小儿对疾病各种临床症状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所以特别容易造成误诊、漏诊。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孩子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了呢?谢丹宇强调,如果父母已知道自己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而孩子又有反复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等,尤其是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生,而且长得比较瘦小,应尽早到医院做个胃镜检查,如果不能做胃镜检查的患儿,应尽早进行呼气或大便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快速检测等检查,看是否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炎。
有人认为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自限性,且大部分儿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临床并无症状,所以这部分人不需要治疗。谢丹宇称,如果儿童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有明显的胃黏膜病变如糜烂、萎缩、肠化生等慢性胃炎,或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等都需要治疗。
她最后强调,宝宝要预防患上胃炎,应注意把好“口”关,父母应注意饮食卫生,如果本身患有幽门螺旋杆菌则不要与孩子共餐。